袁增德
“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是全國城市類評比中綜合性最強、含金量最高的榮譽,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
上月中旬,縣委書記高建民以“四不兩直”方式直擊現場,指出當前創文存在的短板和需要再提升的點位。調研當中,高建民不時叮囑隨行人員,創建文明城市,是一個不斷改進、永無止境的過程。既要立足當前,更要著眼長遠;既要依靠廣大市民的積極參與,更需要精細化的管理來保障。
近年來,睢寧在文明城市創建中,始終以群眾的獲得感提升、幸福感提高為首要,努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現實問題,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讓每一個人都能從城市的變化和進步中獲得實惠。
從基礎設施完善上來說,徐沙河、花徑等一批批景觀帶改造完成,市民休閑游玩有了高品質的“家門口”公園,這些公園集休閑、運動為一體,不僅有乒乓球場、籃球場、網球場等運動場所,還有漫步賞花景觀區,附近居民休閑有去處、鍛煉有空間、游樂有場地。九鼎農貿市場、大自然農貿市場和誠東農貿市場等多座新型農貿市場新建并投入使用,新的市場不僅衛生整潔,還提供商品檢驗等便民設施,極大地保障了市民舌尖上的安全,讓市民買菜購物不僅舒心更放心。同時,縣委、縣政府還將鴻禧路、人民西路等破損路面翻新,為基礎更完備、功能更完善、設施更齊全、環境更整潔的城市提供了較好的基礎。
從城市管理提升上來說,城區停車位的重新合理施劃,破損花壇的及時修補,枯樹的更換,城區積水點的治理,背街小巷環境保潔、垃圾分類投放及收運工作的提升,老舊小區改造以及飛線整治,等等工作很細很小,但卻讓群眾看到了身邊的點滴變化。隨著文明的腳步越走越快,“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正在一點點變為現實。
從群眾的參與度上來說,隨著創文工作的深入推進、各相關單位及部門的積極宣傳,主動加入創文的人多了,隨處丟垃圾倒污水的少了,飯店餐桌打包的多了,浪費丟棄的少了,騎電動車戴頭盔的多了,遛狗不牽繩的少了,機動車禮讓行人的多了,闖紅燈不走斑馬線的少了……這些變化悄無聲息,卻又影響著你我。文明城市創建,沒有旁觀者,更沒有局外人。只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才能給這座城市帶來更大的變化,城市也因此始終充滿活力、愈發美麗動人。
文明,不僅是一道風景,更是一種追求、一種力量。在看到變化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相關工作的開展離群眾的要求還有差距,打造居住更舒適、生活更方便、秩序更井然、管理更科學的城市新形象,還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付出更大的努力。文明城市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要不斷堅持,形成長效機制。如果半途而棄,只會讓來之不易的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成為水中月、鏡中花。只有建立創建長效機制,大家行動起來,齊心協力攜手創城,用我們的雙手書寫文明新篇,我們城市的文明才會更燦爛,生活才會更美好。
春不耕耘秋無收,晨不惜時日無為。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加入、從小事干起、從細節做起,將利民、惠民、便民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讓文明城市創建彰顯城市底色和溫度,每一位在睢寧生活的人都能充滿榮譽感和獲得感。